交汇点讯 当南京的盛夏遇见重庆乡村的蝉鸣,南京工程学院商学院“西望青春实践团”的脚步,在涪陵区清溪镇全心村的田埂与院落间写下青春注脚。这个暑期,他们带着“探乡村振兴路?筑西部青春志”的热忱,聚焦“数字赋能、教育浸润、资源活化”,为这座村庄勾勒出别样的活力图景。
据介绍,实践团开设的“银龄数字课堂”直击老年人“用机难”痛点,大学生们采用“一对一辅导+情景模拟”方式,手把手教授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挂号、视频通话及防范网络诈骗,并编制图文并茂的《乡村数字生活指南》漫画手册,普及电商购物、政务平台操作等技能,既解决了实际操作问题,更拉近了数字时代的代际距离。
实践团还为留守儿童定制的“七彩假期”成长课堂,通过“我的家乡”主题绘画描绘乡村风貌、利用矿泉水瓶制作“水火箭”等科学实验的形式守护了孩子们的童真与好奇心,让乡村的假期充满色彩与活力。
实践团创新推出的“乡村集市2.0”计划,以“物品漂流+技能交换”模式盘活闲置资源,并协助建立数字化的“乡村资源地图”,整合农特产品、手工艺人、空闲房屋等信息,为发展乡村旅游和电商直播奠定基础。期间,团队专程拜访扎根该村三年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校友蒋东宏,聆听其从克服语言障碍到成为“方言通”,从农业“小白”到带领村民发展柑橘合作社的成长故事,体悟“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”的内涵。在村口露天影院与村民共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影片时,校友感慨:“红色电影连接历史,我们正是新时代的‘接棒人’。”
“乡村振兴需要青春力量的注入,而基层大地也是我们成长的最好课堂。”实践团团长、商学院社工231班学生杨斯淇表示,“青春与乡村的相遇,必然会碰撞出助力发展、成就自我的璀璨火花,我们有决心,将这样的青春故事,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不断续写。”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
通讯员 贺威
新闻链接:https://jhd.xhby.net/share-webui/detail/s6899dc54e4b09ac140bc1694?t=1754999896234